據(jù)媒體報道,著名武俠小說家金庸于10月30日與世長辭,享年94歲。他的代表作有《射雕英雄傳》、《天龍八部》、《碧血劍》、《笑傲江湖》等,其作品流行的程度十分廣泛,他的作品曾被譽為“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讀者”。
金庸,原名查良鏞,生于浙江省海寧市,1948年移居香港。當代知名武俠小說作家、新聞學家、企業(yè)家、政治評論家、社會活動家,而他本人曾被譽為“香港四大才子”之一。
了解下公元 1955 -1980之間金庸老先生的大事記
公元1955以「金庸」為筆名,創(chuàng)作第一部武俠小說《書劍恩仇錄》,在《新晚報》連載一年,奠定武俠文學基業(yè)。
公元1956《碧血劍》開始在《香港商報》連載。并與梁羽生、百劍堂主在《大公報》開辟「三劍樓隨筆」專欄。
公元1957進入長城電影公司。寫《射鵰英雄傳》連載于《香港商報》。
公元1958與程步高合導電影《有女懷春》。
公元1959與胡小峰合導電影《王老虎搶親》。創(chuàng)辦《明報》,《神鵰俠侶》開始在《明報》創(chuàng)刊號連載?!堆┥斤w狐》連載于《新晚報》。
公元1960為《武俠與歷史》雜志撰寫《飛狐外傳》。
公元1961《倚天屠龍記》、《鴛鴦刀》、《白馬嘯西風》開始在《明報》連載。
公元1962《明報》因報導「逃亡潮」而聲名大噪,發(fā)行量遽增。
公元1963為《東南亞周刊》撰寫《連城訣》?!短忑埌瞬俊烽_始在《明報》連載。
公元1964發(fā)表〈寧要褲子,不要核彈〉社評。與《大公報》展開一系列筆戰(zhàn)。
公元1965創(chuàng)辦《明報月刊》,創(chuàng)作《俠客行》。
公元1966對「文革」做一系列分析。
公元1967香港爆發(fā)「六七暴動」,《明報》成為左派分子重點襲擊目標。在馬來西亞及新加坡創(chuàng)辦《新明日報》。在香港創(chuàng)辦《明報周刊》。創(chuàng)作《笑傲江湖》。
公元1969創(chuàng)作、發(fā)表巔峰之作《鹿鼎記》。
公元1970寫《越女劍》。開始修訂全部武俠小說作品。
公元1972《鹿鼎記》連載完畢,宣布就此封筆不寫武俠小說。
公元1973以《明報》記者身分赴臺訪問十天,會見嚴家淦、蔣經(jīng)國等。之后于《明報》連載〈在臺所見.所聞.所思〉。
公元1979參加臺北舉行之「建國會」,與丁中江共同為小組討論會之主席。正式授權(quán)臺灣遠景出版社出版《金庸作品集》。
公元1980廣州《武林》雜志連載《射鵰英雄傳》,金庸武俠小說正式進入大陸。十五部卅六冊《金庸作品集》全部修訂完畢,前后花了十年時間。
金庸的小說帶給我們的是一種精神,全球華人共同的精神,他的離世令網(wǎng)友們紛紛感到可惜。感謝金庸老先生給我們帶來那么多的作品,愿金庸老先生一路走好!